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影子校长:二年级九班 沙若茜家长 沙远征
第一次听过“影子校长”这件事,是在家长会上,这个神奇的称谓和身份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其实,自己成为“影子校长”,完全算是偶然,爱人不便请假,我便带着好奇心,在初冬微寒的晨曦中,开始了这个偶然的奇遇。
到达校门口的时间尚早,入校高峰还没开始。稚嫩的学子们正在三三两两入校。我顶着保安如电的目光凝视,走到校门口,发现校长和副校长、老师们已经开始晨迎了。
给每个孩子的小手喷上消毒液,测体温,迎接孩子进校门,每天例行的工作都井井有条。站在旁边的范校长,会跟每个孩子热情地招收,说早上好,声音洪亮,朝气蓬勃。随着入校高峰时段到来,入校的孩子渐渐增多多,眼前已经排成了两列小队,逐一净手入校。范校长依然主动认真对每个孩子招手,问好。手臂微酸的我,不禁想起了《亮剑》里李云龙要在手上打背包绳敬礼的段子。偷笑之余,方才知道,原来晨迎也是一个体力活啊。
扭头一望,就发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站在马路边。此时正值入校高峰时段,接送学生的车辆已经增多,汽车、电动车、三轮车车流滚滚,在这样的车流中,难免出现随意停车的、乱穿马路的。花都刘秀荣校长就站在马路边,一面引导车辆,防止交通拥堵,一面盯着下车的孩子,防范突然窜出的电动车。一面关心着孩子的安全,一面还要对赶时间随意停车放孩子的家长好言相劝。想想自己,如果身在其中,估计早就怒发冲冠了吧。原来小小一个晨迎也是需要很强大的耐心和毅力的。
四十分钟的晨迎,老师们忙碌如战场,看着马路上车辆减少,孩子们陆续入校,“阵地前移”的刘校长回到校门口,晨迎也就结束了。听着范校长介绍了老师们亲手设计和制作的主题墙,就要参加升旗仪式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放眼望去,是一双双敬队礼的小手,耳边响彻的是几位校领导认真大声唱国歌的声音。
升旗仪式结束,颁奖环节就更让我惊讶了。作为一所新学校,建校不足两年的花都小学,居然获得了市级的、区级的各种大奖,无论是艺术还是舞蹈,要和老牌学校一较高下,还要斩获奖牌奖状,老师们一定是用足了心思的,我心里想。
占地四十余亩的花都小学,校长告诉我不算最大的,但一定是全温江硬件设施最好的。初中时代才见过物理化学实验室,这种专业的器材教具整齐摆放;传媒类大学的专业演播室随时可以使用;整洁干净的画室,专业的舞蹈教室,先进的电脑室、国学教室、课程录制室、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学术报告厅等等一应俱全。
最让我惊讶的,是全温江最大的小学图书馆。舒适的桌椅,浩瀚的藏书,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有机会畅游书海的。想想自己高中才遇到有图书馆的学校,想想家里爱读书的“神兽”,真是很幸福啊!
教学楼二楼的平台上,有三个放着玩具的沙池,里面的沙子来自遥远的海滩,让孩子可以安心地玩耍,这样的设置,估计也是仅此一家、绝无同款了。
看看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听着校长介绍着学校的一面面文化墙,每一面都是用心经营、用心打造的。仔细看看,这哪里是一所新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简直可以看到百年老校的身影。
坐落在温江新城区的花都小学,附近住户很多,一年级十几个班,二年级九个班,加上明年入校的新生,如果六个年级全部收满,规模可想而知。跟着校长走过每一间教室,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我随口问了校长一句每天要走多少路?原来每天巡视班级,处理各种事情,走几万步都是常态了。
不仅仅走几万步是校长常态,听课和被听课也是老师们的常态。拿着听课本,走进自家“神兽”所在的教室才发现,在后排听课的不止我一个。而在课后,点评和总结似乎也是常态了。教研室的老师、校长翻开听课本,四十分多钟的课程,居然密密麻麻地、用红黑两色笔记了满满一页,各种各样的细节,如何改进和提升,真的是很用心啊。再看看单老师面前书页已经快翻落的教案,也是写满了笔记。同是做培训工作的我能感觉到,真的是用心在备课,四十分钟的课程,背后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和准备呢!
看着课间开心嬉戏的孩子,保安和值班老师可以在下课铃刚刚响起的时候就已经跑步就位了,睁大眼睛,打起十二分精神盯着一群群的孩子,防止调皮的“神兽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小心,看来课间也不能休息啊。
以前羡慕老师,四十分钟休息一次,每年还有寒暑假,比在写字楼里“爬格子”强,现在看来,哪有什么课间休息啊,只是站在教室外和教室内的区别而已。
听课,总结、巡视各班,还有一会一个的电话和签字,校长忙得上洗手间都需要大步流星快走。转眼就临近中午的,厨房已经飘出了饭菜香。食堂的墙上,LED屏幕显示着十二个监控画面,食堂和厨房每一个角落都清晰可见。明厨亮灶做得比高档餐厅酒店还要细致。两层楼的食堂,规模几乎赶上大学食堂了,而且食堂的门非常多,这是为了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孩子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
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食堂,在窗口排队取餐。相信对大学食堂深有感触的朋友都会盯着食堂大妈的手。我们在关心打饭的大姐是否手抖,校领导在关心进食堂的孩子是否穿暖,出食堂的孩子是否吃饱。想想平时在家中饭桌上说话眉飞色舞的孩子,估计很多家长都头大。而学校的午餐,却没有预想中的喧嚣,甚至可以说是安静的,极少有孩子说话,能听到的更多的是勺和餐盘的声音。
匆匆扒完饭菜,校长有和老师一起站在汤桶的旁边,为每个孩子打汤了。要叮嘱孩子回座位坐好喝汤,要对每个道谢的孩子说不客气,平时家里调皮的神兽们,此时自觉有序排成整齐的两列,在汤桶前接过汤碗,道谢,离开。校长告诉我,孩子的秩序是在学校随时随地培养的,进出教室、进出操场,凡是集体活动,凡是人多的地方,几乎都就排队,让孩子从小建立秩序意识,将来社会才能更加有序。
据说,每个影子校长都会有不一样的特殊经历,我恰恰赶上了月末老师们的考评,诺的大会议室里,老师们批改过的作业,自己的备课本,听课本整齐摆放,年级组自查,互相考评,校长也在随机抽查。对老师批改作业更是要求严苛,巴掌大的地方,几十个填空,老师批改是要一空一空批改,一个一个打钩,决不允许使用“大钩”,更不可能遇到我读书时,一页一勾的现象出现。在每天作业的最后,一定是要两项批阅的,正确率和书写工整程度的批改缺一不可。哪有我们想象中那种闭着眼睛挑勾的现象?
学校为了老师们的技能快速提升,对每个老师每周听课的数量是有要求的,随手拿起一个听课本,都是红黑两色记得密密麻麻,每堂课至少都是要记一整页的。备课本就更是仔细了,记得我从做培训老师第三年开始就已经不写教案了,直接灯片备注里寥寥数笔就可以了,手写就更不会了。看看老师的备课本,学校要求3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手写,而且字迹工整,看看老师的备课备课本,文字,图示,甚至图标,各种内容写得满满当当,还有红笔加注的的第二次备课。仔细看就会发现,备课内容几乎写清了自己在讲台上要讲的每个内容,甚至每句话。就算这么多年做员工培训的我,也被这种认真程度深深震撼和打动。可想而知,当同龄人泡酒吧刷抖音的时候,年轻的老师们都在干什么?我能想到的答案就是伏案工作。
由于下雨的缘故,放学时,学生们没有排队走出校门,而是整齐地站在教室前的回廊下,等着家长们进校来接。这就更是像打了一场硬仗。要给不熟悉教室位置的家长指路,要给说再见的孩子们回应,还要指挥家长和孩子们不要拥挤。几栋主体教学楼四通八达,更是有足够多的楼梯保证在情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但因为家长和孩子足够多,还是有些拥挤了。放学的音乐声,孩子的吵闹声,家长的呼唤声,在不绝于耳甚至嘈杂不已的喧嚣声中,楼梯拐角处,刘校长又在声嘶力竭地呼喊,让上楼的家长靠右排队,当出半边楼梯给下楼的家长和孩子们。
卸下影子校长的袖标和工牌,我就可以带着孩子回家了。而校长和老师们还在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处理和完成。在学校一整天,刘校长提及最多的就是家校沟通。家长们在社会上打拼,甚至家长的家长们在家里忙碌,而我们总是会用我们的臆想去揣测学校,揣测老师。而我今天看到的,是一整天马不停蹄的忙碌,是事无巨细的关心,是每一件大事小情的妥善安排和处理。老师也好、校领导也好,需要的更多的是我们的理解和支持,生存尚且不易,拿着并不丰厚的薪资,操碎了心的老师更加不易。
当了一天“影子校长”,我觉得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么好的校园环境,我们更应该感恩为我们的孩子们辛苦付出的老师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