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首页大图>正文

草堂非遗寻根 探索华夏文明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4-17 阅读次数:68

2024年4月15日,花都小学馆校课程之“草堂一课”研学活动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杜甫草堂博物馆专职讲解员,以“南蔡北张”闻名于世的成都非遗蔡氏泥塑第五代传承人、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美术教师刘作君分别为花都孩子们上了精彩的“草堂一课”。花都“草堂校园诗社”二、三年级29位同学参与了本次研学活动。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花都小学办学目标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场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园式学校。场景化教育是花都校园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场景化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调真实情境下的学生学习过程。而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学习李白、杜甫诗歌、了解诗圣杜甫生平、学习领悟诗歌中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课堂无疑也是最有价值的课堂。

这不,佩戴上电子耳机,倾听着专业讲解员姐姐的细致讲解,历史和文化的大门就此自然打开……看着孩子们发光的眼眸和专注的神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沿着历史的足迹,抚摸着文化的脉络,讨论着著名书法家潘天寿书写的“柴门”匾额上柴字上面的“自在娇莺”,门字上面的“留连戏蝶”,吟诵着“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诗圣描述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来到叶圣陶老先生书写匾额的“工部祠”,讲解员姐姐介绍了同一时期深受杜工部影响的诗人陆游和黄庭坚,探讨了石刻中“胖”诗圣和“瘦”诗圣的缘由,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杜甫草堂博物馆仿佛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这不,唐代遗址的发掘不仅填补了成都没有唐代生活场景的空白,而且根据发掘的文字碑文,还进一步证实了杜甫草堂依寺而建的历史,证实了草堂的建筑位置就在现在的杜甫草堂博物馆无疑。

在遗址馆,看着唐代人们生活的具体场景,看着水井实物和上千件发掘文物,孩子们的问题多得就像决堤的江水……

草堂非遗寻根  探索华夏文明

来到草堂书院“草堂一课”国学教室,早早等侯在这里的成都非遗蔡氏泥塑第五代传承人、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美术刘作君教师就热情地迎上前来。

“泥人蔡”早在清代便以“南蔡北张”闻名于世,其泥塑作品堪称中华一绝。现在成都有不少蔡氏泥塑作品,文殊院、杜甫草堂、武侯祠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均有蔡氏泥塑藏品,并被列为了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刘老师拜师“泥人蔡”第四代传人王先耘老师,在耳濡目染、口传心授之下,用六年时间潜心学习了蔡氏空心泥塑的技艺和技法,传承并热爱蔡氏空心泥塑艺术。

孩子们有幸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陶艺学习课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陶泥在孩子们手上重新焕发了生命。陶碗、陶壶、陶猪、陶天鹅……孩子们基本技巧的运用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受到了刘老师不住的赞扬声。

作品成功,和老师亲密合影。草堂一课在生活化学习和讨论中落下了帷幕,但可以相信,孩子们探究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息,还有更高的目标萌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头……